木板材厂家
免费服务热线

Free service

hotline

010-00000000
木板材厂家
热门搜索:
技术资讯
当前位置:首页 > 技术资讯

记者手记让西方读懂中国

发布时间:2020-07-13 21:13:57 阅读: 来源:木板材厂家

由于常驻国外,经常有国内朋友问起,法国人或者西方人如何看待中国人?这实在是一个很难回答的问题,人与人的相互理解本来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不管东方人还是西方人,身份不同、背景不同甚至年龄、性别不同都会对同一件事有不同的看法,何况是对地理上相距遥远、历史文化背景完全不同的中国人。

法文有一句俗语,当说某事难以理解时会说“像中文一样难以理解”,这句话甚至被法国著名歌星塞吉•甘斯布写进了一首广为流传的歌。

普通法国人对中国了解最多的可能还是中国的美食。他们知道中国人像法国人一样热爱美食,热爱美食的人自然热爱生活,因此有人说中法同为美食大国,有着天然的接近感。然而直到上世纪七八十年代,西方描写中国的电影、戏剧、连环画等文艺作品中,大多数中国人仍是留辫子的形象。

随着中国改革开放、中外交流增多,有关中国的话题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特别是近些年,中国持续强劲的经济增长震动了全球,中国商品越来越多地进入西方普通人的家庭,越来越多的中国人走出国门疯狂采购。好奇、恐惧、羡慕、吸引,各种情绪夹杂在一起造就了中国目前在西方人眼中的形象。

其中,西方媒体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左右着普通人对中国的看法。西方媒体在报道中国经济成就的同时,对中国固有的偏见仍然占据着主流:“不民主、不自由、假冒伪劣商品多、思维方式怪异……”有关中国的负面新闻屡屡见诸法国媒体,如2007年中国女留学生“间谍案”、2011年“雷诺间谍案”都因为所谓的中国因素被媒体热炒,虽然最后证明是子虚乌有,但是给人留下的印象就是中国的发展是通过不正当手段抄袭而来的。

2012年一则非常小的社会新闻颇具代表性。2012年11月,法国一份地方媒体报道当地一名四岁女童“玛丽”收到生日礼物——裙子和运动衫,穿后翌日引起过敏全身红肿,“可能造成毁容”,这条新闻突出强调衣服为“中国制造”,在法国发行量非常大的《巴黎人报》和《地铁20分钟报》跟进后,在公众中引起非常负面的反响。然而几天后经过化验确认,女童的过敏源既不是来自衣服,衣服也不是“中国制造”,而是产自法国!于是,小玛丽过敏事件就此在法国媒体上消失,但对“中国制造”乃至中国国家形象的损害已经形成。

当然,新世纪以来,中国日新月异的发展也使西方媒体出现了一些转变。特别是2008年奥运会和汶川地震两件重大的新闻事件让西方人看到了与过去传统报道中不一样的中国。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一名长期在法国工作的中国记者萌发了写一本介绍中国人普通生活的书,《文汇报》驻巴黎记者郑若麟在2012年9月份推出了自己长期积累、用法文写成的《平凡的中国人》一书。

新书一上市,立即引起了法国媒体的注意。《平凡的中国人》红色封面上印着四个中国人的剪影,书商在封底这样介绍:“中国正在以令人眼花缭乱的速度发展,这带来的到底是羡慕还是恐惧?前中央帝国的转型对13亿中国人意味着什么?从北京到上海再到乡村,人们的喜悦、痛苦、希望是什么?这是第一次非西方人讲述他们(中国人)的想法、疑惑、欲望和消费……他们真实的工作和生活。郑若麟用诙谐的语言……告诉我们中国的5亿网民、中产阶级,中国的恋人和婚姻、中国的饮食和餐馆,中国人的住房和私人轿车意味着什么……”

新书出版后,有十多家媒体对此书进行了报道或发表了书评,法国电视三台、四台、五台对郑若麟进行了主宾专访。2012年年底该书第一版售罄,第二版上市。法国著名作家、《掠夺圆明园》的作者贝尔纳•布利哲读后写信给郑,说这是他“继林语堂、陈季同、辜鸿铭之后所读到的中国人直接用法语写的一本最好的书”。在亚马逊法文网站,相当长一段时间里,《平凡的中国人》一直在同类书籍中排名第一。

郑若麟说,他并不忌讳讲中国的问题,就是希望将法国主流媒体忽略的另一部分中国——往往还是主体中国——告诉法国人。“虽然法国主流媒体对中国的总体偏见很难在短时间内全面改变,但起码在这样一个媒体环境里多了一个来自中国的声音。”郑若麟说。

让西方读懂中国不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平凡的中国人》在法国的成功也许是一个新的开始。(《半月谈内部版》2013年第3期/驻巴黎记者 应强)

营口定做西服

大连制作工服

景德镇工服订制